![]() |
|
現(xiàn)如今,早中熟馬鈴薯基本完成了收獲入庫,忙活了這么久,似乎可以松一口氣了,但是入庫后就萬事大吉了嗎?馬鈴薯的入庫“姿勢”不對,努力可能會白費!下面列舉的這幾種情況,你“中招”了嗎?
(1)入庫方式粗放,入庫薯塊質量差異大。在人窖貯藏時,很多農戶圖省事,不愿多用工,把不經晾曬、挑選的,泥土與塊莖混合的,受淋雨潮濕的,凍、病、傷、爛的薯塊一起入庫,并常采用傾倒的方式,加之堆放時人在薯堆上亂踏亂踩,加重薯塊損傷,嚴重影響了馬鈴薯入庫的質量。薯塊攜帶的泥土過多,不僅造成薯堆通氣不暢、濕度增大、溫度易升高外,還能攜帶多種病原菌,成為馬鈴薯貯藏期病害的病原,破損薯的傷口極易被感染發(fā)病;病、爛薯的薯塊入窖,直接把大量病原菌接種在薯堆中,成為窖內發(fā)病源;濕度高不僅促使塊莖早發(fā)芽,還能滿足病原菌繁殖侵染的條件,促進腐生菌及其他真菌病的發(fā)生蔓延,使得薯塊損失增大,嚴重影響窖藏的質量。
(2)入庫品種雜,不同用途品種混放。大多數(shù)農戶只有一個貯藏設施,入庫時不區(qū)分品種、用途,將食用薯、商品薯、種薯加工薯等多種用途的薯塊集中堆放在一起,不僅造成品種混雜、病害相互傳播,影響品種特性,同時也對食用的品質、加工價值有影響,進而直接影響薯塊的經濟價值。因此,在貯藏過程中,只有滿足不同用途塊莖對貯藏條件的不同要求,才能進一步達到貯藏的預期目的。
(3) 貯藏條件不完善,影響貯藏效果。有些農戶選用的貯藏室地址不當,有的貯藏室地下水位偏高,導致貯藏室地面潮濕,室內濕度過大;或貯藏室背陰,易出現(xiàn)凍窖;有的貯藏室沒有通風設施,無法調節(jié)窖內溫、濕度,不能及時換入新鮮空氣等,降低窖藏薯塊的品質。
(4) 貯藏管理不當,降低薯塊的品質。貯藏管理不當主要表為兩種模式:一是入庫即不管的自然模式,許多農戶在入庫后,在貯藏期間不檢查,不調整溫、濕度,極少通風換氣,以至在春季塊莖岀庫時,岀現(xiàn)凍窖、爛窖、傷熱、發(fā)芽及薯塊黑心等現(xiàn)象,造成重大經濟損失;二是只保溫防凍的模式,人庫后,只注意保溫防凍工作,不注意通風換氣,使貯藏室內因薯塊自然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積累,使得種薯自然呼吸受到阻礙,影響播種后的出苗率,也易造成人入窖窒息的事故發(fā)生。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